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才5亿吨
重庆精密钢管谁都知道减煤的正确性,但另一个正确的数字是:煤炭消耗量想要减少1个百分点,就意味着清洁能源产量必须增长150%。
尽管中央及地方纷纷许下宏伟目标,绿色愿景与黑色燃料之间的距离似乎依然难以跨越:在没有找到理想的替代品和在支撑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,减煤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
一场更加严峻的“减煤”大战又将拉开序幕。
规避总量
3月13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向雾霾“宣战”时表示,今年我们主动加压,加大降耗力度,也就是确定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.9%,而去年实际完成是下降3.7%,这意味着要减少2.2亿吨煤炭消耗。
事实上,自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下称《计划》)以来,各地已经频频发布“禁煤令”。
“1978年的时候,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才5亿吨,那时候天气有多好?”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说。
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达到36.1亿吨,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为70%。
“总量摆在那里,不减煤,一切治霾办法都不生效。”林伯强认为。
2013年9月,国务院发布《计划》,提出十条措施,力争在五年内,改善全国空气质量,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,使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。
《计划》明确规定,到2017年,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%以下,而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则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。
《计划》对京津冀及周边六省(区、市)提出了细化的要求。比如在实施细则中提出:北京煤炭削减1300万吨,天津煤炭净削减1000万吨,河北削减4000万吨,山东削减2000万吨。
随之,全国多省市也频出“禁煤令”。比如南京市2013年出台了控煤减排时间表路线图,提出今后三年内共计压减煤耗1724万吨,到2015年,全市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在3240万吨以内。
2014年节能减排工作部署,国家发改委再次提出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“双控”考核。
减煤最终还是要分解到各地方,但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在梳理时发现,尽管2014年全国共有29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将大气污染治理列入政府工作报告,但仅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了年内减少220万吨标准煤消耗量。
一位北方工业大省发改委的处长告诉本报记者:“省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对去年全年的一个总结,以及对今年的展望,这应该是权威性的,它并没有提到能源总量的概念,而且据我了解国家现在说这种能源总量控制,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,或者说没有强制性。”
林伯强则认为,这是有意的规避,之所以不提,恰恰是因为“不敢说,没有底气”。
“省里有口径”
“如果谈到生态建设,能源消耗总量就往低说;如果谈到经济的发展,就希望能源消耗的总量多,他想通过能源消耗多来证明经济发展是快速的。统计部门有些数据前后不一,对不上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上述省发改委官员告诉本报记者。
本报记者梳理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统计数据发现,目前在衡量节能减排、生态治理方面的标准主要是“单位GDP能耗”,对于这一数值大多数地区能够做到公开;而对于绝对数值“能源消费总量”或者更加直观的“煤炭消费总量”,鲜有几个省市能够公开查到,即便是公开的几个省市,数据也并不完整,单位难以统一。
“单位GDP能耗,很抽象,这边给你说个数,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?而且那个东西是相对数,煤炭总量还是下不去。而煤炭消费总量是绝对数,每年生产多少煤炭、进口多少煤炭我们都是知道的。我们不愿意用绝对数,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困难,不能瞎说。”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说。
另一方面,对于煤炭消耗总量,或者说减煤数据如何统计,国家层面每年生产多少煤、进口了多少煤、使用了多少煤,相对好算一些。但作为地方,越往下就越难,支撑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,要做到真正精确计算是很难的。
“比方说去年国家来考核,我的业务是通过能源消耗来测算出温室气体的排放,就是通过省统计局给我提供的各项指标的数据,比如全年煤消耗多少、石油消耗多少、气消耗多少,以及电力的调出和调入,主要是通过这几项指标。但是,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一方面不是即时而是滞后的。比如说去年的数据要到今年6月底才能够出来,且还不一定对外公布;另一方面,现在这种测算要求各市也算,各市就算不出来了,以目前的统计体系算不出来。换句话说,省统计局的数字也不是从下级的市汇集上来的,而是省里面有一个口径。”上述省发改委官员告诉本报记者。
正因为如此,在处理雾霾问题上,他认为“地方跟国家还是动心眼儿了的”。
GDP离不开能源消耗是客观的,加上现有体系也不完善,算也算不准确,所以才有调整的余地,“水分非常大”。上述官员称。
不用煤用什么
尽管各地纷纷亮出自己未来几年内减煤的“宏伟”数字,但林伯强觉得,拿什么替代减掉的煤,这个问题没有回答,目标都是空谈。
过去几年,煤炭消费总量每年平均增加2亿吨,2013年因国家层面总量控制,最终增加了1亿吨左右,已实属不易。
“2013年降幅3.7%,那是相对数,去年能源系数依旧是正增长的。”他预计,2014年,煤炭消耗总量净减少的可能性不大,预计2014年煤炭消费总量还得增加1亿吨左右。
上述省发改委官员也表示,煤炭消费总量实现净减少,“不是不容易,而是暂时根本做不到。”
“一方面,从地方角度出发,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。另一方面,‘减煤’不能硬减,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或者结构调整,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,要有一个时间过程。如果突然间就提出要减少多少,最终造成的结果肯定就是停电拉闸。”该处长表示,就像几年前节能减排的目标考核,当年的指标完不成怎么办?就是停电拉闸了,地方政府最终只能是用这种硬性的方式来完成目标。
减少煤炭2.2亿吨,拿什么来替代?
在各地区现已经出台的减煤方案中,煤改气、煤改电是较为常见的替代方式。
河北省的对策是,一方面出台新的燃气发电标杆电价,对天然气利用、燃煤锅炉“煤改气”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,同时加快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。
北京市到2017年,工业预计累计压减燃煤200万吨。2012年全市工业用煤约为430万吨,也就是说,5年内工业用煤要减少超过一半。
天津市在2017年之前,行政辖区内钢铁产能要削减至2000万吨以内,净削减煤炭消费量1000万吨,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,外购电比例争取达到1/3。
“外电入鲁”是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行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之一,以此削减煤炭消耗量。目前,山东省接受省外来电750千瓦,2017年预计到2500千瓦,2020年到3200千瓦以上,外输电占比达到30%左右。
但煤改气和煤改电措施中的资金问题是主要困难。
据人民日报报道,保定市一家年利润200多万元的小型纸制品厂,过去烧煤一个月的成本是6000元,而“煤改气”后,一天的开销就要2200元,根本难以承受。
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是各个地区普遍提出的政策,但是目前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太小,只有2%~3%,几乎是杯水车薪。“煤炭现在的比重为66%,也就是说,煤炭想要减少1个百分点,就意味着清洁能源今年必须是去年的150%。”林伯强说。
前述发改委官员也称,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的尝试地方上也一直在做,但毕竟所占的能源比例还是太小。“‘十二五’规划中提出的化石能源减少多少个百分点,那都是很艰难的。”他说。
“现在咱们两个选择,一个是把西部的电‘拉’过来,用电替代煤,先把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的雾霾问题搞定,但代价就是西部污染,因为总量没有减少。另外一个是发展核电,因为这是唯一和煤炭价格差不多的清洁能源,其他风电、太阳能继续大幅度发展,尽管比例比较小,但是五年之后,分量比较大了,那时候就能承担比较大的责任。”林伯强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