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的热情
河北钢铁集团邯钢邯宝炼铁厂深入推进产线对标,通过创新管理理念,在生产管理上推行了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,提高了生产管控能力和全员执行力,形成了“千斤重担众人挑,人人肩上有指标”的挖潜增效好局面,促进了生产水平稳步提升。
8月份,该厂月产铁48.59万吨,超计划2.5万吨;燃料比500.5公斤,进入全国前三名;吨铁成本1822.67元,比二台阶降低258.92万元。
提升管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
自深入推进产线对标以来,邯宝炼铁厂多次组织作业长以上人员,围绕管理理念、管理方法、标准化操作、职工执行力等多方面,到先进企业对标,查找差距,学习先进管理经验。通过产线对标,该厂结合实际总结提出了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,并于8月份正式推行。
9月9日,记者来到邯宝炼铁厂采访。该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王纲介绍说:“‘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’是我们通过产线对标,总结提出的新管理思路。每天由各车间、科室主要负责人,向分管领导汇报前一天工作情况和今天工作安排,让分管领导及时掌握生产动态,合理安排工作进度;每周召开一次生产例会,各车间、科室主要负责人详细总结汇报上周工作情况,并列出本周工作计划;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,查找制约环节,制订解决方案和完成期限。”
随后,记者来到该厂会议室,这里正在召开每周一次的总结汇报会。
“本周1号高炉铁产量54600吨,较上周增产20吨,焦比315公斤,较上周下降3公斤,煤比136公斤,较上周升高2公斤。”
“2号高炉上周通过减少球团,增加澳矿配比,炉料结构吨铁降成本1元,下周继续调整炉料结构,将澳矿配比由目前的21.4%增加至24%……”
会后,该厂厂长刘京瑞告诉记者:“我厂深入推进产线对标,创新推行‘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’管理机制以来,生产实现了均衡稳定、高效低耗。拿成本管控来说,我们做到了每天核算分析、每周汇总、每月总结,并及时与财务沟通、调整,实现了炼铁成本的实时控制。”
据了解,在推行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过程中,该厂将大宗原燃料消耗、产量等生产数据录入计算机,并根据月初财务提供的物料价格核算当前生铁成本。最后根据成本的完成情况和烧结、炼铁的实际生产情况,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调整优化入烧、入炉结构,大大地缩短了原料结构从理论到调整的周期,实现了成本实时可控。同时,该厂还根据公司原燃料资源供给情况,与烧结、高炉生产紧密结合,在保证烧结矿质量稳定、高炉顺行的同时,不断优化精粉配比。此外,该厂在增配炼钢除尘灰、钢渣等低价循环物料过程中,以每日实际产生的成本为依据,不断调整配入比例。
自推行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以来,该厂原料结构得到持续优化,费用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也逐步向精细化迈进。
细化成本指标提升工作效率
8月27日,该厂2号高炉因为炉顶右罐发现漏洞,需要马上进行补焊。按照以往经验,最少需要45分钟才能完成补焊作业。然而,该高炉车间仅仅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紧急补焊作业,同时,该高炉车间还利用这20分钟抽调人员更换了5个主皮带托轨,清理了槽下2号、3号、5号称斗,更换了炉顶的4个极性开关。
像这样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如今为何能被轻松“搞定”。采访中,2号高炉车间主任高永会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“玄机”:“通过创新管理机制,大大提高了我们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工作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。”
原来,推行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后,该厂各车间、科室从保生产、降成本、设备维护等方面入手,在各班组、作业区开展了针对高炉上料精准布料、煤粉均匀喷吹、保烧结转鼓稳定率等劳动竞赛,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积极性。同时,该厂深入开展全员设备管理,制定“包机到人、三级点检”责任制、维修定额时间管理等制度,实现了操作人员、维修人员、区域工程师递进式考核,日清日结。
此外,该厂还逆向倒推成本指标,把维修备件、工艺件、油、煤气、电等指标,按比例分解到车间、班组、职工,将浮财“吃干榨净”。同时,将职能科室与生产一线挂钩,让每名职工成为挖潜增效的参与者和管理者,形成“千斤重担众人挑,人人肩上有指标”的挖潜增效好局面,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的热情。
“日调度、周计划、月总结”管理机制犹如一剂“兴奋剂”,为邯宝炼铁厂创新创效注入了新的活力,形成了全员关注生产、全员参与创效、全员应对挑战的强大气场,为打造“稳定、有序、高效、低成本”生产组织模式,实现各项任务目标奠定了基础。